首页 > 资讯资讯 > 最新资讯

用教育点亮未来

发布时间:2020/10/13 14:38:32

  “这是我最爱吃的小饼干,送给你们。”“给你们说个小秘密,这个操场是我爸爸负责建的。”9月20日清晨,在河南省栾川县白土镇八一希望小学操场的栅栏旁,两个小男孩一边给周围的小朋友分享零食,一边骄傲地分享着他们的“秘密”。

  两个小男孩的爸爸叫杜辉,原是中国铁路郑州局集团有限公司洛阳站的一名货运组织员。5个月前,他接管了郑州局集团公司援建八一希望小学运动场综合提升项目,成为该项目建设负责人,由此开启了全新的工作历程。

  “我想让孩子们一开学就有惊喜。”杜辉每天雷打不动去施工现场监督工程质量,克服汛期诸多困难,最终在开学当天顺利完成操场建设。孩子们有了平坦的新操场,课余生活更加丰富。

  和他们一样幸福的还有35公里外的栾川县第三实验小学的学生们。课间,网络教室里传出阵阵笑声,学生赵国豪和李怡朵在和外出务工的爸爸妈妈视频聊天。网络教室建设由郑州局集团公司洛阳车务段扶贫干部李治杰负责。该项目解决了学校信息化技术教育和教师集中培训的问题,为偏远山区培养更多优秀人才打下了基础。

  教育扶贫是拔除穷根的根本之策。2019年4月栾川县正式脱贫摘帽后,铁路部门秉持“摘帽不摘责任、不摘政策、不摘帮扶、不摘监管”的原则,继续为栾川教育事业提供扶持和帮助。

  今年4月,铁路扶贫干部张向阳刚接管叫河镇中心小学综合楼建设项目时,发现基坑没有挖到设计深度,立即对施工单位提出明确要求。施工期间,张向阳发现施工单位在基础钢筋混凝土承台浇筑的次日就使用挖掘机在基坑内进行土方回填作业,基础混凝土的强度和质量无法保证,于是果断阻止施工,并要求现浇梁、板、柱养护期不到绝不能拆模,有力保证了项目施工质量。

  “要不是郑兴盛的帮助,我们还困在大山里。”谈起铁路扶贫干部,平时少言寡语的村民高文治有说不完的话。2018年10月,郑兴盛在入户走访中了解到高文治的儿子高海刚今年23岁了,却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只能依靠几亩贫瘠坡地维持生计。为了让高海刚明白“扫盲才能走出大山,才能脱贫致富”,郑兴盛多次找他谈心聊天,还买来拼音挂图、卡片以及新华字典,利用休息时间到高海刚家中耐心讲解。功夫不负有心人。现在,高海刚已经通过了厨师培训,成为一名厨师,带着父母一起搬出了大山,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据统计,2014年以来,铁路部门累计投入帮扶资金710万元,在栾川县的9所中小学内实施了综合楼、运动场、图书室、计算机教室等10个建设项目,受益学生8055名、贫困学生1256名;累计投入283.2万元,用于捐资助学。

  一个个鲜活的事例,在贫困山区撒下希望的种子,带着山区的孩子们奔向更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