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资讯 > 最新资讯

厦门站 见证一座城市的嬗变

发布时间:2021/1/18 18:27:41

  2021年伊始,厦门的气候依然温暖如春,处处绿树红花。在厦门筼筜湖,正遇涨潮时分。纳潮闸打开,湖水流淌、鱼儿跳跃。放眼望去,白鹭在湖面悬停,俯冲捕食,又振翅一飞而起。“咔嚓!”守候多时的摄影达人彭志伟连按快门:“白鹭悬停捕食,是厦门的特色风景!”

  白鹭作为厦门的市鸟,是和平、祥和的象征,亦有腾飞、翱翔之意,白鹭元素几乎遍布厦门这个城市的每一寸肌理。

  很少有哪个火车站像厦门站这样,与一座城市骨肉相连,将一座城市的元素体现得如此淋漓尽致。厦门站的站房外形犹如白鹭般舒展柔美,展开的双翼呈现欢迎之势;玻璃幕墙线性元素的流畅与紧凑,仿若流淌着动听韵律的琴弦;石材构成的基座部分坚实有力,隐喻着高铁运输的安全可靠。

  进入宽敞明亮的进站厅,层层叠叠的丰富空间迭次展开,如同热情好客的厦门人精心装点的城市客厅。随着扶梯的升高,映入眼帘的是接近纯白色的候车大厅,空间通透、纯净、灵动。大厅中坚实而不失轻巧的柱子与宏伟简洁的拱顶完美结合,候车大厅两侧如船舷般漂浮在空中的商业夹层挑台舒展、轻灵。

  伫立在厦门站面前,亦或扑入它的怀抱,海洋城市的浪漫飘逸、白鹭展翅的舒展流畅、凝固的音乐般的美妙韵律,让人眼睛为之一亮、心胸为之一阔、精神为之一振。

  站在一座穿越时间的建筑前,人们得到的不仅是美学的满足,还能穿透时间的迷雾看见历史的痕迹。正如俄国现实主义文学奠基人果戈里说:“建筑是世界的年鉴,当歌曲和传说都缄默的时候,只有它还在说话。”

  建筑,超越时间和媒介的限制,可以长久、直接地震撼人类的心灵。70多岁的老铁路人蒋明生每次来到厦门站都会逗留许久,听一听悠长嘹亮的风笛声,沉睡在岁月深处的嬗变历程,在他的脑海中泛起浪花。

  与如今堪称艺术品的厦门站相比,问世之初的车站可谓“寒酸”。1958年,鹰厦铁路开通运营,福建省拥有了第一条出省大通道。蒋明生老人表示,当时的厦门站总建筑面积1000多平方米,仅有一排全木结构的站房、一个站台、一对列车,候车厅是一个木顶棚。

  然而,就是这样一座车站,让厦门不仅有鼓浪屿的波浪,而且增添了铿锵有力、威风凛凛的火车轰鸣声。

  当时的厦门也同样“寒酸”。1986年到厦门工作的曲巧妮表示,那时,湖滨北路、湖滨南路还是坑坑洼洼的土路,汽车寥寥无几,三轮车是大街小巷的主角。后来,24个座位的小巴士贯穿于城市之中,随叫随停没有固定站点。然而,市民逛街购物只有中山路一个去处。厦门最大的行政区同安,2019年生产总值为551.23亿元,当年的全部家底只有区区一家糖厂、一家榨油厂、一家农械厂和一家陶瓷厂。

  1980年10月7日,厦门经济特区的设立掀开了改变城市命运轨线的崭新一页,也摁下了厦门站“版本”更迭升级的快进键。

  1983年5月,厦门站迎来第一次全新改建。这次改建后,总面积达到8000多平方米,站房也从木质结构变为钢筋混凝土,此后20年间相继进行了数次加层和装修改造。

  2010年4月26日,伴随着福厦铁路的开通,总建筑面积10.9万平方米的厦门北站投入使用,厦门开启了一城两站的新纪元。厦门站开行旅客列车从之前的16对猛增至41对,平均每13分钟就到达或出发一趟旅客列车。2012年,厦门站启动了最大规模的改扩建工程,2016年1月新站房盛装出场。主站房总建筑面积2.76万平方米,是此前的3倍多。

  厦门站与这座城市骨肉相连,相依相偎,在时代大潮中共同拔节生长。这个城市的肌肉日渐健硕、身姿日益挺拔、颜值越来越高。

  时间和数字,忠实地记录着这片土地上的沧桑巨变。

  旅人如织,列车疾行。时光弹指一挥间,老一代铁路人花白了头发,而厦门站犹如青春美少年,正展现着勃勃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