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资讯 > 最新资讯

心中永远驰骋的绿色

发布时间:2021/3/9 19:22:24

  “有了高铁,还要有‘慢火车’”这是今年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国铁集团董事长陆东福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的一段话。他介绍,81对公益性的“慢火车”已经26年不调价,每年沿线群众的运送量达1200万人次,很多所谓的“慢车”成了脱贫地区发展的内生动力。那么,老百姓心目中的“慢火车”究竟什么样子的,人们对它又是一种怎样的情怀,高铁时代它还有没有用处呢?

  “绿皮车太慢了,座位硬不舒服。”“夏天坐热,冬天是小锅炉烧暖气,没有中央空调。”“那车摇晃的狠呐,过大弯都站不稳!”“车厢里面脏,落灰……”

  每年春运前后,在各大新闻评论区里,围绕着“绿皮车”“慢车”等等的话题至今未曾停止过。代表着普速列车的绿色,仿佛是一种标着速度慢、没空调、体验差的标记,一直都挂在人们的嘴边。但是,大家又似乎忘记了,从新中国建国至今,这道绿色的风景线,在我们的视线里存在了多少年,服务了多少的人民大众,是怎样改变着又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相信每个人每个家庭都有不同答案,笔者也有过“慢车”情结,那也曾是童年的美好。

  小时候暑假跟母亲出差,坐的就是绿皮车,印象最深的是:车顶上装着电扇,车厢的窗子能向上掀开,夜里吹进来的风很舒服,沿途还有看不完的风景,特别喜欢列车过弯儿时候,划出一道弧形,首尾都能看见。每当路过一站,站台上香喷喷的特色小吃,隔着车窗就能买,深受大家的喜爱。后来,铁路部门经过多次大提速,无论是“红色”空调车,“蓝白色”特快车,甚至“和谐号”、“复兴号”高铁动车组陆续登场,在速度提升的同时,也一次又一次刷新了大家的体验感。可是,不管怎样改变,若论起情怀来,它们始终都及不上心里头驰骋地那抹绿色。

  2008年8月1日,随着京津城际铁路正式通车,中国正式进入高铁时代。当人们坐着时速350公里的“复兴号”,又诟病着条件相对简陋的“绿皮车”时,许多人不禁要问,这样的“慢车”存在着还有什么价值,究竟还要不要保留?前些天,笔者观看了脱贫攻坚大型政论专题片《摆脱贫困》,片中的“慢火车”哐当哐当缓缓而行,车门打开后,车下人群嚷嚷,蛇皮袋里的土豆,背篓中的山货,活鱼、活鸡,活羊、活猪等等,也仿佛成了火车上的乘客,它们彼此相伴,一路上热热闹闹。像这样的“绿皮车”全国有81对,它们常年穿行在大山深处的边远地区和贫困人口间,也是助力脱贫攻坚的“便民车”“致富车”“连心车”。它们途经国家级104个贫困县市,票价常年不变,在这儿,站与站、人与车、人与人之间,发生了无数平凡,但又不简单的烟火故事。从这些故事背后,我们看到了“慢车”存在的意义,看到党中央情系贫困山区群众的暖心之举,践行的正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也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也不能掉队”的庄严承诺。

  当今世界高速发展,“高铁”这个词汇应运而生,中国铁路更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但是,在人们心中,那驰骋的绿色永远不会下岗,在通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一个都不能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