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6/12 9:47:15
6月10日16时03分,1285次中欧班列从二连浩特站发出,驰过庄严的二连浩特国门,一路驶向波兰的马拉舍维奇。国门南侧,以火车文化为主题的纪念广场坐落在一片葱绿之中,一台穿越历史的蒸汽机车向人们诉说着二连浩特这座“斑斓之城”与火车的故事。
二连,蒙古语“额仁”的谐音,意为“斑斓”。“浩特”意为“城市”。二连浩特意为五彩斑斓的城市,是牧人对这片荒漠戈壁的美好描述。早在1820年,伊林驿站建于此,是清朝内外蒙古交通往来的必经之地。1918年,张家口旅蒙商人景学钤开辟了张家口至库伦(今蒙古国首都乌兰巴托)商道,成为草原上最早的商贸大通道。
火车带动人员流动。1953年,集(宁)二(连浩特)铁路正式动工建设,来自全国各地的建设者走进这片荒漠戈壁,支援北疆铁路建设。“人烟稀少、生活艰苦,市民几乎都是来自全国各地的铁路建设者,总共也只有1000多人,全城只有一条街,生活用水、各类果蔬等生活物资全靠火车运输。”二连浩特站退休职工、91岁的彭卫林对那段峥嵘岁月依然记忆犹新。
1978年,伴随改革开放的东风,集二铁路运输不断发展,口岸贸易规模逐渐扩大,来自山西、浙江、江苏、广东等地的商人汇聚与此,边贸生意做得风生水起。一时间,二连浩特城市人口数量大幅增长。如今,二连浩特已是一座人口总数达7.7万的欧亚商贸重要口岸城市。
火车促进经济发展。在口岸站的站场内,一台台大吨位龙门吊不停忙碌着。随着“一带一路”建设不断深化,中国与蒙古国、俄罗斯等国家的贸易往来不断加强,二连浩特口岸进出口贸易数额连年攀升。近年来,二连浩特这个以口岸贸易为主的城市依靠“绑在火车轮子上的经济”迸发出无穷活力。
1992年,二连浩特被国务院列为13个沿边开放城市之一。二连浩特站的运输品类不断增加,由十几种增加到上百种,车站货运量不断增长,先后进行了三次大规模改扩建,从一个中转交换站变成了客货运综合一等站,成为二连浩特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1985年我来到二连浩特,靠做皮毛生意起家,现在做萤石生意,我虽然不是铁路职工,但我吃的是‘铁路饭’。”依托铁路运输做了30多年边贸生意的温州老板林家民对铁路赞不绝口。
从2013年首开中欧班列以来,二连浩特站中欧班列开行数量不断攀升,2018年全年,出入境中欧班列数量达到1035列,同比增长80%,经该口岸出入境的中欧班列线路达到27条。
火车增进文化交流。除经贸往来,铁路还在社会、人文、教育、医疗、旅游等方面深深影响着这座城市。二连浩特每年来往通关人数达200多万人次,其中80%以上是蒙古国人。K3/4次国际列车作为运输中国、蒙古国、俄罗斯三国旅客的载体,不仅促进了人员流动,而且增进了亚欧地区的文化交流。
在二连浩特,蒙俄食品、服装、生活用品琳琅满目,商店老板中、蒙、俄三国语言切换自如。长期居住在二连浩特的蒙古国商人、工人达600多人,每年有上万名蒙古国人乘火车来到二连浩特国际蒙医院就医问诊。多年来,内蒙古地区为蒙古国培养了不少专业技术人才。这些数字,真真切切体现了中、蒙两国文化交流。
如今的二连浩特,中欧班列远赴西欧,国际联运四通八达,中外客商往来穿行,已成为国际联运大通道。与此同时,这座绿荫环绕、独具特色的边陲城市也吸引了众多国内外游客慕名而来。这座火车拉来的“斑斓之城”以自己独特的魅力绽放着光彩。